星空·综合体育“常驻嘉宾”引领小村精神文化生活

2024-12-10 01:44:2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星空·综合体育每天早晨5点多,必会准时出现在万安茶馆喝早茶,和村民们分享自己新编的手工艺品,闲时还会帮舞龙队修缮道具。这是84岁手艺人殷福荣的日常。

  每周二晚上,都要在村舞蹈室开展瑜伽公益培训。这是59岁瑜伽老师严芬华和村民之间的美好约定。

  每周起码4次,约上小伙伴到村乒乓球室去“杀”几局。这是47岁乒乓球爱好者郑政伟的痴迷。

  每月必回村和球友切磋,不定期组织村民去周边村(社区)开展篮球交流赛。这是36岁体育老师黄力涛生活中的必选项。

  在海宁市黄湾镇五丰村,活跃着这样一群人,他们生于此、长于此,尽管如今工作和生活在不同地方,却是村里文体活动的“常驻嘉宾”,扮演着村里精神文化生活带头人的角色。在万安茶馆、在文化礼堂、在运动场地……让这里的村民闲暇之余,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。

  而在20多年前,五丰村几乎找不出一个公园、找不到一片篮球场。很多村民,尤其是老人,除了打牌、聊天、看电视,精神文化生活乏善可陈。

  群众有需求,硬件要跟上。2004年,五丰村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,这距离浙江提出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整整早了九年。三间屋子、一张乒乓球桌、一些简易健身器材……第一代五丰文化活动中心亮相。环境虽简陋,村民们还挺喜欢。一些年轻的村民也开始“提要求”:有说想要个篮球场,有说逢年过节村里很无聊。

  火车跑得快,关键车头带。在时任五丰村村民委员会主任“敏丹姐”的提议下,村里热心的妇女同胞到活动中心集结,把当地的传统腰鼓练了起来。2008年,五丰腰鼓打响名气。次年,镇里买了一条舞龙道具“奖励”五丰村,鼓励村里组建舞龙队伍,以后可以代表镇里“出战”。这也是村里想干的事,招募令一发,15人的五丰舞龙队拉起来了。如今已是五丰村党委书记的凌丹华,正是当年舞动龙头的那个小伙,这一“舞”就是10多年。

  随着舞龙队员年龄整体上升,去年,村里对舞龙队伍进行“换血”,招募村里的退役军人组队,村委班子里的陈刚、祝晨晓、贾思东等“90后”“00后”男生都积极参与。“我们还推动组建了一支由本地学生组成的‘小龙’队伍,‘大龙’携‘小龙’也是一种传承。”谈到舞龙队的新变化,陈刚特别自豪,“每次排演活动,不少人都会从海宁各地赶来。上班忙工作,下班去舞龙,现在感觉个人生活特别充实。”

  “这些年,为顺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我们用心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推动组建自主管理的文化社团,充分挖掘源远流长的名人文化,已三次升级文化阵地。”凌丹华告诉记者,继2004年建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后,他们先后启动了五丰村文化活动中心大楼项目和五丰文化礼堂项目;今年又投入1000多万元,新建灯光篮球场、两个羽毛球场,设置张九成状元文化展示馆和干宝纪念馆……

  在郑政伟的记忆中,他是在凌丹华家里爱上打乒乓球的。“当时,我们所在网格的党员在他家里开党支部会议,开完会,他把那张旧桌子一拉,问大家要不要动动筋骨,来一局乒乓球?”尽管都是打球“小白”,但不少人跃跃欲试。就这样,打了多次后,郑政伟渐渐成了乒乓球发烧友。他甚至对村乒乓球室提了建议,在村里升级球室后,拉着一帮人把“战场”转到村乒乓球室,还主动要求当起球室管理员。

  “今年村里新建的篮球场地很不错,镇里明年第四届‘村BA’赛事要在我们村办,大家都给谋划下。”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毕业后,黄力涛回到海宁的学校工作。前两年,五丰村要组篮球队,他被村里叫来做队长兼教练,要把一帮村民训练起来,经常拉出去比赛,尽管平时工作挺忙,黄力涛仍一口应下了,“爱打篮球的人,到哪里不是打,代表老家出战,总归是光荣的。”

  一人带一团,人人有特长。如今,在五丰村,戏曲、排舞、滚灯、象棋、羽毛球、瑜伽……只要村民有需要,总有“主心骨”跳出来,村里更是积极给予场地、资金等方面的支持。今年,嘉兴公布2024年度十大“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”,五丰村成为全市十大“学习型社区”之一。

搜索